采用某研究院研发的钒系微合金车轴钢,先将废钢、碳线、钒铁按一定比例在50kg真空感应电炉中冶炼,然后浇成钢锭,再由机加工车间锻成Φ35mm的钢棒,以便后续试样的制备。钢棒化学成分见表1。
表1 实验用钢的化学成分(质量分数,%)
C
Si
Mn
P
S
Cr
V
Als
0.446
0.250
0.774
0.016
0.019
0.583
0.067
<0.010
加工试样用钢棒的心部组织,晶粒粗化试样尺寸为Φ10mm×20mm。将锻好的Φ35mm的钢棒经锯、车、磨等工序加工成实验所用试样。由于实验用钢为亚共析钢,且含有合金元素钒,初步估计晶粒粗化温度可能出现在1000℃左右,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可重复性,在900~1250℃每50℃为一个试验点。试样的热处理均在SPJX-8-13箱式电阻炉中加热,到温入炉,根据试样的大小及试验数据量,确定保温时间为40min。将电阻炉接通电源,升温到需要的温度,将加工好的试样放入,待炉温回升至加热温度,保温计时,保温结束后,进行水淬处理。
将热处理后的小试样磨成金相试样,然后进行抛光处理,采用晶粒边界腐蚀法对试样进行腐蚀,腐蚀剂为含适量洗发膏的过饱和苦味酸水溶液。腐蚀后的试样在Mef3金相显微镜下用截点法和比较法评出奥氏体晶粒度级别,并规定奥氏体晶粒度为六级时(弦的平均长度为39.1μm)所对应的奥氏体化温度为钢的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。
综合金相分析结果和奥氏体晶粒长大曲线,可以判定,新型钒系微合金车轴钢的晶粒粗化温度为1150℃,在材料热处理工艺参数的制定时,要避免加热过程中出现晶粒粗化,造成组织缺陷。微合金车轴钢中,钒形成的碳氮化合物第二相粒子有效阻止了奥氏体晶粒的长大,提高了晶粒粗化温度,细化了晶粒。
博一网是深圳市博一建材有限公司运营的一个集建材网站建设、建材SEO优化、建材SEM营销和线上线下互动营销与传播的一个家居建材+互联网+家装的应用场景,详情敬请登陆http://m.bo-yi.com/